南阳理工学院:“三院协同、四链啮合、五金并淬”破题智能制造人才培养

南阳日报客户端 2025-11-05 浏览量:7448

  面对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,针对智能制造领域人才培育中存在的跨主体协作不畅、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脱节、育人核心要素分散等现实问题,南阳理工学院蔡广宇教授团队,联合飞龙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、西峡县内燃机进排气管有限责任公司、南阳淅减汽车减振器有限公司,以河南省“三院协同,四链啮合,五金并淬:应用型本科高校智能制造类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探索与实践”教研项目依托,全力推进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工作。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,并逐步推广应用。

  具体实践中,项目团队以“三院协同”为基础,构建“学院+学科研究院+产业学院”跨主体协同育人体系,通过明确三方在教学、科研、实践中的权责边界,设计跨主体教学合作、科研协同、人员互聘、成果转化的动力机制,打破传统学科壁垒、整合三方资源,形成育人合力;紧扣“四链啮合”要求,以产业需求为牵引,推动教育链、产业链、人才链、创新链深度耦合,将企业新技术、新工艺转化为教学案例与研究课题,构建“线上微课-虚拟仿真-线下面授-工程情境-综合实践”多环节贯通的交互式学习环境,形成“需求-培养-就业”闭环。

  同时,团队以“五金并淬”为关键抓手:围绕“金专业”打造贴合区域产业发展的优势专业集群,通过校企互聘、项目历练培育“双师型”“金教师”团队,开发理实一体化“金课程”与“金教材”,优化“金基地”运营机制以强化实践教学支撑,构建“项目贯穿、标准引领”的全要素育人生态。在此改革框架下,学生深度参与企业真实课题研究,实现“在做中学、在研中学”;教师带领学生对接产业学院项目、进驻校企共建平台,有效促进课程知识向工程实践能力转化,显著提升教学的高阶性、创新性与挑战度,实现科研与教学的良性互动、资源反哺,推动教学方式从传统“授之以鱼”向“授之以渔”深度转变。

  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革实践,南阳理工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相关专业学生在学科竞赛、创新创业大赛中表现突出,毕业论文(设计)质量持续提升,毕业生的岗位适配度与就业竞争力显著增强,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智能制造类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实践路径。②13

       通讯员 李国慧


责任编辑:张文宝
相关推荐
评论({{discussTotal}})
  • {{item.name}}
    {{item.time}}
下载南阳日报客户端APP
立即下载